傅某,男,80岁,退休干部。2016年5月17日就诊。
患者大便不通,常至十余日一次,便下之物尚不坚硬,伴腹胀腹疼,纳呆,失眠,乏力,心慌,苦不堪言。虽多处求医,多以麦冬、元参,或以苁蓉、麻仁,甚或芒硝、大黄。初服有效,久服腹痛加重,厌食益增,大便仍不得通。就诊时,形体瘦弱,面色晦滞。唇舌紫暗,舌苔薄白,脉来沉细。
追溯病史,知患者素患胃病,作过胃大部切除,术后十二指肠吻合口狭窄,肠蠕动过缓,时已十年余。予做腹部听诊,肠鸣音减弱,3次/2分钟。
西医诊断:残胃炎伴肠蠕动过缓。
中医诊断:气虚便秘。久病体虚,脾失运化之征。
治法:补气升阳,以行脾主运化之职;活血消食,以通胃肠积滞之郁。补中益气汤加减:炙黄芪50g 党参12g 炒白术12g 陈皮9g 升麻6g 神曲10g 当归15g 桃杏仁各10g 槟榔12g 炙甘草10g。 水煎服,取5剂。
5月22日复诊,服上方一剂,腹疼减轻,次日早晨,大便一次,粪便成型,但不干燥。3剂后,每一至两天大便一次,腹胀减轻,饮食始增,嘱上方照服7剂。
5月29日,大便已正常,每日一次。为防复发,患者以上方续服7剂。
二个月后随访,未再便秘。
按:该患者久病体虚,脾呆胃滞,运化失职,以致饮食不化,积滞于中,故生此疾。今以参、芪、白术补气;升麻升阳;佐以神曲、桃仁、当归、活血消积;陈皮、炙草理气缓急。俾脾胃运化复常,则饮食得进,大便得畅。所谓:“上焦为开,下焦为,中焦为枢”。俾三焦之气,各司其职,则腹胀自消,大便自通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