窦某,男,51岁,农民。2014年7月20日。
患者左下腹疼痛,腹泻,恼怒加重,泻后痛减,时轻时重,反复发作十余年。十天前郁怒不解而复发。就诊时,伴气短、心烦、急躁、阵汗。舌淡,苔薄白,脉沉弦。
中医诊断:腹泻。证属肝盛脾虚。
治法:抑肝扶脾。痛泻要方合金铃子散加减:陈皮10g 炒白芍15g 防风10g 炒白术15g 乌药12g 茯苓15g 元胡10g 川楝子12g 木香9g 槟榔10g 大腹皮10g 甘草6g。 水煎服,取7剂。
7月27日复诊,腹痛减轻,大便次数减少,日两到三次,仍稀溏,时有气短、汗出,气虚未复也,上方加黄芪15g 砂仁9g 五味子6g,水煎服,取7剂。
8月3日,诸证俱减。继服上方,每日一剂。半月后随访,不再腹泻。
按:本证因肝盛脾虚,肝脾不和,脾失健运所致。治以伐肝补脾,待脾气健则湿邪易去,肝气平则疼泻自止。夫风能胜湿,故取防风以胜脾湿;白芍以平肝木;白术补其脾土;陈皮、木香理气以升阳;乌药、槟榔疏理下焦之气郁,金铃子散合白芍以平肝。复诊时,患者仍有气短、汗出等气虚之症,故加黄芪、砂仁、五味子益气固涩。效果颇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