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某,女,27岁,教师。2016年8月20日就诊。
患者腹泻便溏,腰腹冷痛,困倦乏力,面色苍黄,足胫浮肿时轻时重二年。近一月来,家务繁忙,症状加重。就诊时,舌体胖大,舌淡白,有齿龈,苔白滑,脉沉迟。
结肠镜:结肠粘膜普遍水肿,无溃疡糜烂。
中医诊断:泄泻。证属脾肾阳虚,湿浊不化。
治法:温补脾肾,利湿止泻。理苓汤加减:熟附子10g先煎 党参12g 炒白术12g 炮干姜10g 木香6g 茯苓12g 猪苓10g 泽泻10g 桂枝10g 砂仁6g 炙甘草9g 炒扁豆30g 炒芡实10g。 水煎服,取7剂。
8月27日复诊,腹疼止,泄泻减轻,体力渐增。上方加黄芪15g,补气温阳,取7剂,水煎服。
9月3日,诸证俱减,大便日二次,已成型,面色较前红润,胫前轻度水肿。为求根图,取上方10剂,作水丸服以善后。
按:《医宗金鉴》云“无湿不成泻”,夫久泻多虚,今脾虚湿聚,湿浊不化而成泄。泻久伤肾,肾阳不振,水湿不行,下关不固,而成此疾。故以四苓散利其水湿,附子理中汤,温补脾肾。待阳足湿化而腹泻自停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