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渴

来源:临床案例      更新日期:2022-07-29
高某,女,45岁,农民。2014年10月23日初诊。
患者口渴,多饮,多尿,十年余。乏力,身疼,头晕,胸脘痞闷,肌肉消瘦,进行性加重一年。就诊时,舌体瘦,舌质红,苔薄黄,脉弦无力。
血压:140/95mmHg。尿常规:葡萄糖+、潜血+。空腹血糖9.4mmol/L。
西医诊断:II型糖尿病。
中医诊断:消渴。证属气阴两虚。
治法:益气养阴,生津止渴。处方:黄芪15g  黄精15g  玉竹15g  麦冬12g  炒白术12g  葛根12g  赤芍12g  苍术12g  川断12g  炒山楂15g  陈皮6g  鸡血藤15g  枸杞12g。 水煎服,每日一剂,取7剂。
10月30日复诊,诸证略减。上方加山药12g  女贞子10g,水煎服,每日一剂。
11月13日,诸证递减,胸脘不再痞闷。上方照服,每日一剂。
11月28日,上方每日一剂,服至前天。昨日查空腹血糖:6.5 mmol/L。未再头晕身疼,尿量减少,渴饮减轻。为求缓图,将上方做水丸服以善后。
按:患者消渴日久,阴损及阳,阴阳俱虚。经云“形不足者,温之以气,精不足者,补之以味”。精亏形衰之疾,须益气健脾以补其气,滋阴生津以填其精,佐以养血通经。俾气旺津布,则消渴自减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