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某,男,5岁。2014年7月21日就诊。
患者皮肤紫斑,下肢为重,大者如核桃,小者如粟米,瘙痒不重,时时烦躁,腹痛,疲乏无汗,大便色黑如柏油状,已半月余。就诊时,患儿舌红,苔薄黄,脉弦数。
T:37°C。尿RT:蛋白++,大便潜血:+++。
西医诊断:过敏性紫癜。
中医诊断:斑疹。证属风热伤血,脉络瘀阻。
治法:祛风清热,凉血花斑。凉血地黄汤加减:生地12g 水牛角15g 赤芍8g 炒丹皮6g 地骨皮6g 紫草8g 徐长卿10g 荆芥7g 防风8g 炒金银花12g 连翘6g。 水煎服,取7剂。
7月28日复诊,未再出现新鲜紫斑,暗红色紫斑减少。大便黑色变淡。患儿纳差,上方加陈皮3g 神曲6g以理气和胃,取7剂。
8月4日,紫斑消退,患儿精神转佳,饮食二便正常。痊愈停药。
按:稚阴稚阳之体,卒受风热之袭,热入经络,伤及血分,血溢脉络,不得归经,故有是证。方予生地、赤芍、丹皮、紫草、水牛角以凉血活血;荆芥、防风、徐长卿、金银花、连翘祛风清热,俾热清风熄,自无斑疹之苦,瘙痒之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