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某,女,45岁,农民。2017年7月6日就诊。
患者五年前曾患“肾盂肾炎”,经治疗痊愈。近十天来,小便赤涩,浑浊不清,周身浮肿,腰腹疼痛坠胀,体倦乏力。就诊时,伴盗汗,五心烦热,头晕多梦,月经提前,带下色黄量多,口干苦,大便干。舌红瘦,脉细数。
尿常规:蛋白++、红细胞++、白细胞+++。
中医诊断:淋证。证属湿热下注,肾阴损伤。
治法:清热利湿,佐以滋阴补肾。萆薢分清饮加减:萆薢12g 黄柏10g 石菖蒲12g 云苓15g 丹参12g 炒白术15g 车前子10g 栀子10g 熟地15g 莲子芯10g 覆盆子10g。 水煎服,取7剂。
7月13日复诊,小便渐清,次数减少,经期已过,白带少许。大便通畅。舌红,脉细数,但较前和缓。上方照服7剂。
7月20日,诸证递减,小便清,浮肿减轻,不再腰腹坠痛。舌红,脉较前缓和。上方去栀子加萸肉12g,水煎服,每日一剂。
7月30日,诸证尽解。尿常规检查:无异常。停药。
按:患者湿热下注,日久未愈,伤及肾阴。故见小便赤涩,浑浊不清。且有腰腹疼痛,周身水肿。又有烦热盗汗,头晕多梦。舌红瘦,脉细数等肾阴被伤之候。取萆薢分清饮清热利水,佐以地黄、山萸肉标本兼治,俾邪祛而正安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