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某,女,52岁,职工。2014年7月11日初诊。
患者右胁疼痛拒按、时轻时重,口苦心烦,不思饮食,大便粘滞不爽,已有年余。昨天因食羊肉而诱发。就诊时,舌边红,苔厚腻,脉弦硬。
肝胆彩超:慢性胆囊炎。胃镜提示:慢性糜烂性胃炎。
中医诊断:胁痛。证属肝郁犯胃。
治法:疏利肝胆,化湿和胃。小柴胡汤加减:柴胡12g 黄芩12g 半夏10g 党参12g 苍术12g 青陈皮各10g 厚朴10g 佩兰10g 谷麦芽各12g 甘草6g 生姜三片大枣三枚引。水煎服,每日一剂,取7剂。
7月24日复诊。上方已服14剂,胁肋疼止,未再呕噁,饮食增加,二便调畅而停药。
按:小柴胡汤,用柴胡疏散少阳在表之邪,用黄芩清解在里之热,姜枣佐半夏以和中止呕,参、草扶正气而安中。故凡少阳之病,往来寒热,口苦,咽干,目眩,脉弦诸证,但见一证便是,不必悉俱也。今邪结肝胆,脾土受克,胃气不和。故合平胃散以燥湿和胃,诸证俱可解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