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某,男,42岁,工人。2014年4月17日就诊。
患者右胁肋胀痛、拒按,痛牵肩背,时轻时重一年余,伴口苦,舌干,嗳气频作,纳差乏力。三天前因恼怒诱发。就诊时,舌红,苔薄白,脉弦。
血常规:正常。肝胆彩超:胆囊壁肥厚。
中医诊断:胁痛。证属肝郁气滞。
治法:疏肝解郁。四逆散加味:柴胡12g 白芍12g 枳实10g 神曲12g 青皮10g 香附12g 木香6g 蒲公英30g 炒麦芽12g 槟榔12g 甘草6g。 水煎服,取7剂。
4月24日复诊,胀痛减轻,仍有乏力。上方加炒白术12g当归12g,去槟郎,取7剂,水煎服。
5月1日,诸证俱减,纳食增加,舌淡红,苔薄白。上方去蒲公英,取7剂,水煎服。
5月8日,痊愈停药。嘱患者避免恼怒。
按:肝为将军之官,性刚毅,喜条达,恶抑郁。今肝失调达,疏泻不及,气郁于经,横克脾胃,故为胁痛且纳差乏力。治之之法,自当疏肝解郁,“以辛散之”。然,肝体阴而用阳,理气药多辛燥伤阴,故用白芍以敛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