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某,女,56岁,市民。2015年4月23日初诊。
患者吞咽困难,咽中塞噎,只能进稀粥样物,胸膈痞满,时有胸痛,嗳气呃逆,进行性加重三个月。面色少华,舌紫暗,苔白,脉沉弦。
BP:150/85mmHg。胃镜:食道占位,慢性浅表性胃炎。心电图:窦性心律,部分ST-T缺血样改变。彩超:脂肪肝、胆囊结石。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并斑块形成。胸部CT:右下肺局限性炎症,食管下段影像改变,不排除食道占位性病变。
西医诊断:1食道占位,2慢性浅表性胃炎,3冠心病,4高血压1级。
中医诊断:噎膈。证属气虚血瘀。
治法:活血消癥,补脾化积。处方:丹参30g 砂仁9g 檀香9g 白芨9g 草果9g 桃仁9g 白术12g 党参12g 茯苓30g 焦三仙各12g 苏梗12g 厚朴9g 半夏12g 夏枯草12g。 水煎服,取7剂。
5月7日复诊,症状略减轻,上方加山慈菇9g 熟大黄6g以活血消癥,继服7剂。
5月14日,诸证俱减。后随证加减治疗五周,诸证渐去。
6月19日,复查胃镜:食道炎,慢性浅表性胃炎。改水丸继服,以巩固疗效。
按:噎膈之病,以吞咽困难,甚则食入复出为主要表现。病因虽有多端,但主要责之于情志内伤、酒食不节等,致使痰气郁结,血脉痹阻,结于咽中,闭塞不通,故饮食难下,吞咽梗阻。初起多为标实,证见痰气交阻、瘀血内停,日久正虚,实邪难解,虚实挟杂,胶固难除。该病尚在初期,故投以补脾化积、活血消癥之法效果尚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