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某,男,56岁,农民。2017年7月10日就诊。
患者两个月前开始出现左侧牙疼,疼剧时连及左耳部,入夜加重,常不得安睡,伴心烦,盗汗,头晕沉不清,大便干,小便清长,用黄连上清丸等,未能见效。牙科就诊:未见龋齿,牙龈不肿。就诊时舌瘦长,舌质暗红,苔薄而干,脉细数。
中医诊断:阴虚牙痛。
治法:滋阴降火。玉女煎加味:熟地30g 石膏30g 知母10g 麦冬15g 牛膝12g 元参15g 白芷9g 黄柏10g 地骨皮12g 甘草6g。 水煎服,取5剂。
7月15日复诊,上方服三天后牙痛减半,夜能安卧,5剂服尽,大便调畅,牙疼已止。舌苔薄白,脉较前缓和,患者倍感喜悦,照上方取7剂服之。
7月22日,患者来告,病已痊愈,心烦,盗汗,头晕,均已解除。
按:阳明胃经行至下颌,故牙痛者,多与胃火有关,然此病例,并非尽然也。患者牙疼夜甚,牙龈无肿胀,无龋齿,月余不止,且伴盗汗,头晕,心烦,此阴虚可知。虚火上炎,故有是证。故以大剂滋阴之品,配牛膝以引火下行,而获愈也。经云“寒之不寒,责之无水”,此之谓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