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胃炎

来源:临床案例      更新日期:2022-07-30
冯某,女,27岁,教师。2015年7月9日初诊。
患者胃脘疼痛,喜温喜按,食冷加重,困倦,乏力,大便频数。时作时止,已八年余。两天前吃甜瓜后加重。就诊时,面色少华。舌质淡,体胖大,边有齿痕,苔白厚,脉虚弱。
西医诊断:慢性胃炎。
中医诊断:胃痛。症属脾胃虚寒。
治法:温中健脾,和胃止痛。处方:党参12g  白术15g  干姜9g  陈皮9g  茯苓15g  薏苡仁30g  白蔻9g  甘草6g  草果9g  熟附子6g先煎。 水煎服,取7剂。
7月23日复诊,证状减轻,苔白厚,脉虚大。上方草果加至12g,党参加至15g以益气散寒。继服7剂。
7月30日,饮食增加,。仍乏力,恶冷食。舌质淡红,齿痕减轻,苔白,脉缓。上方继服14剂。
一月后随访,痊愈停药。
按:脾胃为仓廪之官,主受纳,并腐熟、运化水谷,脾胃虛寒则运化失职,腐熟不能,寒气内结而发生腹疼。经云:“寒者热之”,予温阳健脾之剂,俾气复寒散,则腹疼可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