丛某,女,61岁,农民。2015年4月30日就诊。
患者小腹串胀疼痛,时作时止,大便频数,遇忧思而加重,进冷食则复发,矢气暂舒,时轻时重三个月。就诊时,舌淡红,苔白厚,脉沉缓。
查体:脐周部压疼。肠鸣音增强。结肠镜检查:结肠息肉,(已做镜下切除)。
中医诊断:腹疼。证属肝郁气滞。
治法:疏肝解郁,理气止痛。荔香丸合金铃子散加减:荔枝核10g 小茴香10g 乌药10g 川楝子10g 元胡10g 槟榔12g 云苓30g 砂仁10g 良姜10g 香附12g 当归12g。 水煎服,取7剂。
5月7日复诊,串疼减轻,舌苔白厚。上方加草果10g 秦艽12g以燥湿醒脾,水煎服,取7剂。
5月14日,腹疼已止,时有腹账,大便日行两、三次。上方加木香9g,水煎服,取7剂。
5月21日,诸证皆去。为防复发,用5月14日方去槟榔、良姜,加炒白术12g,作水丸服以善后。
按:《医学正传》云:“夫通则不痛,理也。但通之之法,各有不同,调气以活血,调血以和气,通也;下逆者使之上行,中结者使之旁达,亦通也。虚者,助之使通,寒者,温之使通,无非通之之法也。若必以下泄为通,则妄矣。”凡疗腹疼,在辩证论治的前题下,使之以通,标本兼顾,便可愈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