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风

来源:临床案例      更新日期:2022-07-30
许某,男,65岁。2016年9月15日就诊。
患者44天前突然发生左侧肢体活动失灵,持物不稳,口眼歪斜,颅脑CT示双侧放射冠区腔隙性脑梗塞,于我院脑病科以抗栓调脂、改善循环、脑保护、调控血压、营养心脏等对症支持治疗,好转后出院。仍有左侧肢体活动不灵,反应迟钝,饮水呛咳,全身困倦,失眠多梦,不思饮食。舌暗淡,边有齿痕,苔白腻,舌下脉络怒涨,脉沉弦。
西医诊断:脑梗塞恢复期。
中医诊断:中风。证属邪客经络。
治法:豁痰熄风,通络开窍。
1中药:温胆汤加减:半夏12g  胆南星12g  天竺黄 9g  陈皮12g  茯苓30g  郁金12g  石菖蒲12g  桃仁12g  红花9g  路路通12g  川芎12g  赤芍12g  甘草6g。 水煎取汁200毫升,早、晚分两次温服,取7剂。
2. 针灸:调神导气,疏通经络。
取穴如下: 水沟   内关   三阴交   极泉   尺泽  委中   丰隆   风池   脾俞   血海   百会  神门   四神聪  廉泉每日一次。
9月22日复诊,困倦减轻,失眠好转,仍便秘。舌暗淡,脉沉弦。上方中药继服7剂。针灸处方,加大肠俞、天枢、上巨墟,以通调大肠腑气。
10月6日,肢体活动明显好转,不再呛咳。
3. 保健处方: 
①做好二级预防,防止中风复发。
②清淡易消化饮食,忌肥甘厚味、辛辣刺激之品。
③保持心情舒畅,做到起居有常,饮食有节,避免过度疲劳。     
按:患者肢体活动失灵,口眼歪斜,反应迟钝,中风之疾,风痰瘀血,闭阻窍络之因。故予半夏、胆南星、天竺黄以祛风化痰,陈皮、茯苓以理气健脾,桃仁、红花、赤芍以活血化瘀,路路通、川芎以祛风通络,石菖蒲配郁金以豁痰开窍。本方集祛风、豁痰、开窍、活血通络、理气健脾于一方,标本兼治。脑为元神之府,督脉的水沟穴入络于脑,可醒脑开窍,调神导气。心主血脉藏神,心包经的络穴内关,调理心神,疏通气血。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三阴交,可滋补肝肾。极泉、尺泽、委中、血海疏通肢体经络。丰隆为祛痰要穴,主会咽,配伍水沟以豁痰开窍。脾俞健脾祛湿。百会、神门、四神聪调理心神,以安眠。廉泉治呛咳。中药与针灸并用,相辅相成,相得益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