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某,男,44岁,商人。2016年10月6日就诊。
患者于4个月前出现右侧肢体活动失灵,言语不清。在“江阴市人民医院诊断为“脑梗塞”。遂后去“潍坊市中医院”治疗,好转后出院。遗留右侧肢体活动欠灵活,言语涩滞。为求进一步好转,来我院就诊。就诊时,言语涩滞,表达不全,右手手指屈曲不利,不能伸直,头颈右歪,颈项强急,腹胀纳差,大便不通。舌暗红,体胖大有齿痕,苔黄腻,脉沉弦。
西医诊断:脑梗塞恢复期。
中医诊断:中风。证属痰热腑实。
治法:通腑泄浊,化痰熄风。
1.中药:星蒌承气汤加减:酒大黄12g 瓜蒌30g 胆南星12g 枳实12g 天竺黄9g 厚朴9g 桃杏仁各12g 鸡血藤30g 片姜黄12g 葛根18g。水煎取汁200ml,早、晚分两次温服,取7剂。
2.针刺:调神导气,疏通经络。
取穴如下:水沟 内关 三阴交 极泉 尺泽 委中 丰隆 阴陵泉 脾俞 大肠俞 太冲 廉泉 每日一次。
10月13日复诊,腹胀减轻,脉沉微弦。上方中药加草果12g青皮 12g,水煎服,取7剂。针灸处方,加金津、玉液点刺放血一次。
10月20日,言语渐清,表达完全,肢体活动明显好转。
3. 保健处方:
①做好二级预防,防止中风复发。
②清淡饮食,忌肥甘厚味、辛辣刺激之物。
③保持心情舒畅,做到起居有常,饮食有节,避免疲劳。
按:患者肢体活动失灵,伴腹胀便秘,属中风之痰热腑实证。故予桃仁、杏仁、大黄通腑泄热;天竺黄、胆南星、瓜蒌清热化痰;枳实、厚朴、消胀除满;鸡血藤、姜黄、葛根补血活血以通络。本方泻中寓补,祛邪而不伤正,标本兼治。夫脑为元神之府,督脉的水沟穴入络于脑,可醒脑开窍,调神导气;心主血藏神,心包经的络穴内关,调理心神,疏通气血;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三阴交,可滋补肝肾;极泉、尺泽、委中、血海疏通肢体经络;丰隆穴祛痰,配伍水沟豁痰开窍;脾俞、阴陵泉可健脾祛湿;廉泉疗饮水呛咳;金津、玉液为局部取穴,刺激舌体,疏通经脉,改善血液循环。中药配合针灸双管齐下,相辅相成,促进了患者的康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