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寐

来源:临床案例      更新日期:2022-07-30
王某,女,52岁,公务员。2017年8月30日就诊。
患者自述,失眠头晕、头胀、心烦、全身酸楚二个月余,未正归治疗。就诊时,舌红,苔黄,脉弦数。
西医诊断:失眠。
中医诊断:不寐。证属肝火扰心。
治法:疏肝解郁,清心安神。
1、中药:丹栀逍遥散加减:丹皮12g  炒栀子12g  当归12g  白芍12g  柴胡12g  茯苓30g  白术15g  淡豆豉15g  麦12g   生龙牡各30g   陈皮12g  半夏12g  甘草6g。  水煎取汁200ml,早、晚分两次温服, 取3剂。    
2、针灸:调和阴阳,解郁安神。
取穴如下:百会   神门   三阴交   照海  申脉  安眠  风池   悬钟   每日一次。
9月2日复诊,诸症减轻,中药原方继服3剂。针灸处方,加内关穴。
9月5日,心烦、失眠明显好转,无头晕、头胀、无身体酸楚。舌红,苔白,脉弦。中药每日一剂,针灸每天一次。七天后,诸症皆除。
2. 保健处方:
①注重精神调摄,克服过度的紧张、兴奋、焦虑、抑郁、惊恐、愤怒等不良情绪。保持喜怒有节、精神舒畅,顺其自然的心态。
②规律作息时间,保持睡眠环境安宁。
按:患者失眠、头胀、心烦、全身酸楚,肝气郁结,化火伤阴可知,给予栀子、豆豉疏发郁热,清肝散火;当归、白芍、麦冬滋阴养血;柴胡、薄荷疏利肝胆之气;生龙骨牡蛎镇心安神,茯苓、白术、陈皮、半夏益气化痰以解郁。督脉的百会穴入络于脑,可补脑调神、清利头目;心之原穴神门,宁心安神;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三阴交,益气养血安神;照海通阴跷,申脉通阳跷,申脉配照海可调和阴阳,配安眠穴以安神;风池配悬钟以清利头目。针药并用,事半功倍,故可速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