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寐

来源:临床案例      更新日期:2022-07-30
刘某,男,53岁,职工。2016年11月3日就诊。
患者夜间阵发性汗出、心悸、烦躁,失眠早醒半月余,伴双上肢麻木,活动后减轻,出发在外,未经治疗,就诊时,舌质暗红、苔薄白,脉沉弦。
西医诊断:自主神经功能紊乱。
中医诊断:1汗证。2失眠。证属心肾不交,阴阳不和。
治法:调和阴阳,交通心肾。
1、中药:加味交泰丸:肉桂6g  黄柏10g  黄连10g  人参6g  乌梅15g  三七3g(冲)  夜交藤15g  干姜6g  川椒9g  浮小麦50g  生龙牡各30g  当归15g。 水煎取汁200ml,早、晚分两次温服,取7剂。
2、针灸:调和阴阳,舒筋通络。
取穴如下: 肩髃   曲池   尺泽   外关   复溜   太溪   合谷   每日一次。  
11月10日复诊,症状明显减轻,原方继服7剂。针刺穴位同前,每日一次。
 11月17日 ,诸症皆除。
2. 保健处方:
①加强锻炼,劳逸结合,避免过度思虑,保持精神愉快。
②避免风寒,以防感冒,汗出之后,及时擦干。
③出汗后需更换内衣,注意保持衣服、床具干燥清洁。
按:患者夜间阵发性汗出、心悸、烦躁,失眠早醒,阴阳失调,水火不济可知。用黄连、黄芩之苦以泄热坚阴,附子、干姜、肉桂、川椒之辛以通阳,俾水火相济,阴阳相合。人参补气扶其正;葛根、三七、当归以养血通经;浮小麦、乌梅、牡蛎固阴敛汗;如此配伍,阴阳调和,经络疏通,诸症自除。肩髃、曲池、尺泽、外关疏通上肢经脉,缓解上肢麻木,太溪敛阴,合谷配复溜以止汗。针药并用,俾“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