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某,女,53岁,农民。2014年10月2日就诊。
患者心悸,胸闷,腹满,纳差,畏寒乏力一年余,加重五天。就诊时,舌淡红,苔薄白,脉弦细。
心率68次±/分钟。心电图:窦性心律不齐,偶发房早。部分ST-T呈缺血样改变。
中医诊断:1胸痹。2心悸。证属心阳亏虚,心脉瘀阻。
治法:补气温阳,活血通脉。保元汤合丹参饮:黄芪30g 党参12g 肉桂10g 柏子仁15g 丹参30g 檀香10g 砂仁9g 白术12g 麦冬30g 焦三仙各30g 炙甘草9g。 水煎服,取7剂。
10月9日复诊,心悸、胸闷明显减轻,饮食渐进,仍有腹满。舌淡红,苔薄,脉弦。上方加厚朴10g以和胃除满。取7剂,水煎服。
10月16日,诸证渐减,上方照服14剂后,症状消失。取上方10剂,做水丸服以善后。
按:《金匮要略》曰“阳微阴弦,既胸痹而疼,所以然者,责其极虚故也”。明确的指出了“阳气虚弱”是胸痹的重要病机,今患者心气不足,心阳亏虚,故用参,芪,肉桂,益气温阳。然,“孤阴不生,独阳不长”,故用麦冬以滋阴,俾阳生阴长,气化无穷,诸证自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