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某,男,67岁,农民。2015年11月5日就诊。
患者胸闷腹满,甚则左胸疼痛,牵及左肩背部,不能自主。常因受冷而发作,劳累而加重,已十余年。近因天气变冷,复发三天。就诊时,面色晦暗,舌质紫暗,苔白厚,脉弦紧。
血压:170/100mmHg。心电图:窦性心律,部分ST-T呈缺血样改变。心脏彩超:左心室肥大,室间隔增厚,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均有少量返流,射血分数:52%。
中医诊断:胸痹。证属心血瘀阻。
治法:行气活血,化瘀通痹。丹参饮加味:丹参30g 檀香12g 砂仁10g 佛手10g 香橼12g 灵仙10g 三七粉5g(冲) 元胡10g。 水煎服,取7剂。
11月12日复诊,诸症均减轻,但仍不能止。上方加郁金15g川芎10g以加强活血之力,取7剂,水煎服。
11月19日,症状明显减轻。上方照服,每日一剂。
12月3日,稍有胸闷,未再胸疼,面色较前红润。舌质较前红活,苔白,脉稍紧。取上方10剂,加工水丸服,以巩固疗效,预防再发。
按:胸痹之成,原因颇多,或气虚、或阳虚、或阴虚挟瘀、或寒凝、或痰浊、或气滞血瘀。本病反复发作,久病入络,血瘀乃必有之因。又因心主血,心病,血必受累。故临证诊疗,需详细分辨,选用补气、温阳、养阴、化痰、行气诸法,均益配合活血之品。遣药配方疗疾,必以“适事为故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