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悸

来源:临床案例      更新日期:2022-07-30
孙某,男,59岁,工人。2015年08月27日初诊。
患者心悸不安,胸闷不舒,心烦,乏力,口干,时已年余,近三天加重。就诊时,面色晦暗,舌暗红,苔少,脉结代。
BP:130/80mmHg。心律绝对不齐,心音强弱不一,脉搏短拙。心电图:P波消失,代之以f波。心率:187次+-/分钟。西医诊断:冠心病,心房纤颤。
中医诊断:心悸。证属气阴两虚,瘀阻心脉。
治法:益气养阴,活血通脉。生脉散合丹参饮加减:太子参15g  麦冬15g  五味子6g  生地15g  当归12g  夜交藤15g  砂仁6g  丹参30g  檀香9g  三七粉3 g(冲)  生龙牡各30g。 水煎服,取7剂。
9月3日复诊,心悸减轻,仍感乏力,胸闷不舒。舌脉同前。上方加炙黄芪15g  厚朴12g以益气宽胸,水煎服,每日一剂。
9月10日,惟感乏力。上方太子参改为人参18g, 加炒白术12g  桂枝9g以益气通阳,水煎服,每日一剂。
9月24日,诸证尽解。取上方10剂做水丸。一次10g,一日二次继服。以防复发。
按:气阴两虚,瘀阻心脉,心失所养而致本病。正如《丹溪心法·惊悸怔忡》所言:“人之所主者心,心之所养者血,心血一虚,神气不守,此惊悸之所肇端也”。故以生脉散加生地、当归滋阴养血,丹参饮以活血,生龙牡、夜交藤以安神定悸,而心悸得平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