冯某,男38岁,教师。2016年9月23日就诊。
患者既往有咳嗽、憋喘病史,九天前因受凉后复发,伴身疼困倦、胸闷、咳吐粘痰。自取口服药物治疗,收效不佳,而来院就诊。就诊时,舌质暗,苔白厚腻,脉数。
西医诊断: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。
中医诊断:咳嗽。证属痰热郁肺。
治法:清热宣肺,降气化痰。
1.中药:清气化痰汤加减。桃杏仁各9g 瓜蒌15g 茯苓15g 枳壳12g 黄芩6g 胆南星6g 桔梗15g 草果12g 厚朴9g 半夏9g 陈皮9g 炙麻黄9g 甘草6g。 取7剂,水煎取汁200ml,早、晚分两次温服。
2.针灸;宣肺清热,降气化痰。
取穴如下:肺俞 中府 太渊 三阴交 定喘
9月29日复诊,咳嗽,憋喘明显减轻,舌暗红,苔白腻,脉沉。针灸处方,加用中脘、丰隆。口服中药同前,每日一剂。
10月6日,诸症皆除。上方继用三剂以巩固疗效。针灸治疗同前。
3. 保健处方:
①注意气候变化,防寒保暖,适当参加体育锻炼,提高抗病能力。
②饮食物不宜肥甘、辛辣及过咸,戒烟限酒,避免刺激性气体伤肺。
③内伤咳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,需注意饮食起居调护。劳逸结合,切忌过劳汗出。
按:患者咳嗽、憋喘、体倦,故予杏仁、瓜蒌、半夏、桔梗以燥湿化痰,桑白皮、黄芩清肺泄热,砂仁、草果、厚朴醒脾调胃,以绝生痰之源。肺俞、中府俞募相配,太渊为肺之原穴,三穴相配可宣肃肺气,化痰止咳。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,疏肝健脾,通宣肺气,化痰止咳,定喘。中脘配丰隆健脾化痰。如此则痰消咳止,肺气清肃而喘息自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