谭某,女,50岁,农民。2013年7月25日就诊。
患者咳嗽气短,咯白痰,胸闷腹满,体倦乏力,饮食不振,咳剧时汗出遗溺,初因感冒而起,至今已两个月余。就诊时,舌质淡胖,舌边齿龈,苔白腻,脉滑无力。
血常规:正常。胸透:肺纹理粗乱。
中医诊断:咳嗽。证属痰湿阻肺。
治法:健脾化痰,宣肺止咳。六君子汤加减:党参12g 黄芪15g 炒白术12g 云苓15g 陈皮10g 半夏12g 炒苏子10g 桃杏仁各10g 紫苑10g 前胡10g 桔梗9g 甘草6g 生姜大枣引。水煎服,取7剂。
8月1日复诊,症状减轻,痰仍稀白。上方加干姜10g 五味子10g以温肺止咳。
8月8日,诸证顿减,不再咳而汗出。肺卫已实,上方去黄芪、前胡、苏子,加苏梗12g以宽胸理气,取7剂,水煎服。
8月18日,家属来告,患者病已痊愈。
按:外感风邪,肺气郁闭,而生咳嗽。时日已久,脾气被伤。脾虚生湿,湿聚成痰,痰气阻肺,而咳嗽作矣。经云:“病痰饮者,当以温药和之。”初诊时温药不足,复诊时加干姜以温之,使痰涎速化;加五味子补肾收涩,而咳溺得除。可见经文医理,不可不细审也。